姜容樵(1891-1974)字光武。河北滄州人。自幼從家叔德泰和迷蹤拳名手陳玉山習練孫通所傳的多種拳技,同時在私塾攻讀詩書。1909年拜張兆東為師學習八卦掌和形意拳。還曾從李雨三研習太師鞭、從好友湯士林習練太極拳、從李景林學武當劍。姜容樵研習武術,終日不倦,而且每習一招一式必求悟明理法。李景林曾在《形意雜式捶八式合刊·序》中評贊姜云:“(姜容樵練武)姿態(tài)活潑、剛柔合度、毫無呆滯或極剛不柔之弊。曾許其為國術界之干才。且尤長于闡發(fā)學理”。1920年姜容樵在津浦鐵路當職員期間,開始以武技傳人。1928年在上海創(chuàng)辦尚武進德會,致力于編撰出版尚武叢書,傳播武術技法。1932年受聘為南京中央國術館編審處處長,主編《國術叢刊》、審定教材,并教授拳械??谷諔?zhàn)爭時期,姜容樵離館赴皖南任教數年,擔任文學、厲史講師。同時收徒傳授武技。后定居上海,致力于整理遺文、撰述新著。晚年雖雙目失明,猶口述手劃授徒傳藝。姜容樵精武通文,著作頗豐。曾出版《八卦掌》、《形意母拳》、《形意雜式捶八式拳合刊》、《太極拳術講義》、《秘宗拳》、《太師虎尾鞭》、《太師水磨鞭》、《鞭槍大戰(zhàn)》、《昆吾劍》,《青萍劍》、《少林棍法》、《八卦奇門槍》以及《當代武人奇?zhèn)b傳》(12冊)等數十冊武術專著和結合拳史創(chuàng)編的讀物。